七、君子珍惜《易经》
《系辞传》认为,君子应该随时参考《易经》提供的智慧。原文这么写着:“因此之故,君子所安心静处的,是《易经》显示的位序;他所乐于玩味的,是卦爻辞的内容。”这里提及的“位序”,似乎与占卜有关。譬如,我占到自己处在乾卦九三,那么就须参考“整天勤奋不休,晚上还戒惕谨慎;有危险,但没有灾难”。
接着,《系辞传》说:“因此之故,君子静处时就观察卦爻的图象,并且玩味其中的语词;他行动时就观察卦爻的变化,并且玩味其中的占验。”这句话的含意是《易经》的内容博大精深,好像我们一辈子也研究不完。事实上,《易经》本身是一部书,变化的是我们自己。但是,不论怎么变化,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一些启示。
“闲坐小窗读周易,不知春去已多时。”这句诗所反映的是古代读书人沉潜于《易经》中的心情。人只能活在当下目前的处境,但是天地无限宽广,人生也变化无穷。《易经》卦爻辞的内容充满象征的意义,有如钻石的各个侧面,总是彰显不同的精彩,让人百读不厌。《系辞传》在本段结论说:“所以,上天会保佑他,吉祥而没有任何不利。”这与“天助自助者”一语,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1.《易经》的四种作用
按照《系辞传》的说法,《易经》在四方面展现了圣人之道:用在言语方面的人,会推崇它的言辞;用在行动方面的人,会推崇它的变化;用在制造器物方面的人,会推崇它的图像;用在卜筮方面的人,会推崇它的占验。
由此可知,古人阅读《易经》,会在“言语、行动、制造器物、卜筮”这几方面得到启发。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应该是“卜筮”方面。所以原文接着说:“因此,君子准备有所作为,准备有所行动时,用言语去询问,它就会接受提问并且像回音一样地答复。无论是远的、近的、幽隐的、艰深的问题,它都可以让人得知未来的状况。”
关于卜筮,另文再谈。《系辞传》在本段最后的结论是:“《易经》的卦象,没有思虑,没有作为,寂静不动,一受到感应就能通达天下的道理。”六十四卦摆在那儿,三百八十四爻也不会消失。平常翻阅时,只觉得深奥难解,不知其意思何在;一旦自己遇到具体的状况,就好像有所感应,对某一卦的卦辞,某一爻的爻辞,觉得“心有戚戚焉”,正好说中了自己的心事,然后依其指示的方向去寻思正确的抉择。有时并非《易经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,而是我们由自己内心得到某些暗示,察觉了适当的因应之道。
2.圣人的三项条件
古代经典所谓的“圣人”,各有不同的指涉。《系辞传》提及的圣人是制作《易经》的,他必须具备三项条件,就是:德行、能力与智慧。这种观点符合儒家的立场。
《系辞传》先引述孔子的话:“《易经》可以用来做什么?《易经》的哲理可以开发万物,成就功业,涵盖天下的法则,如此而已。”谁能完成这个任务?当然是圣人了。
原文接着说:“因此之故,圣人用它来贯通天下人的心意,奠定天下人的事业,裁断天下人的疑问。”若想贯通天下人的心意,则须靠“德行”,因为只有德行完美才可能使天下人心悦诚服。若想奠定天下人的事业,则须靠“能力”。能力不足的人又怎能使天下人安居乐业?
最后,比较特别的是“智慧”,因为天下人总是会有各式各样的疑惑。《尚书•洪范》提到“稽疑”(解决疑惑)时,也认为要使用“卜筮”。有些事可以靠深思熟虑,或由集思广益而得到解决办法。但是有些状况让人犹豫不决,难以衡量利弊得失,这时圣人就须发挥他的智慧了。在《易经》中,圣人的智慧总是离不开占卜的神奇作用。占卜的方法并不困难,但是如何解卦才是最大的挑战。《易经》的建议依然是:保持一颗真诚而清明的心,再运用正确的方法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